有许多人都知道诗人顾城的作品《你们》,但是你们一定不知道的是,在国内还有一个与《你们》相似的词汇,它就是“游摸”。
1. 游摸的来源
游摸是广东方言,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固定落脚点地、没有固定交际圈的人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游民”,而游民又是中国古代称呼无业、没落、流浪的人的统称。
同时,也有很多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都有自己称呼流浪者的词汇,如英语中的“tramp”、“vagabond”、法语中的“vagabond”、“sans-abri”(流浪者,无家可归者),而这些称呼中有些甚至成为这些流浪者们追求自由生活的代名词。
2. 游摸的特点
游摸的特点就是自由自在,没有束缚,可以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灵活转换,但这种自由却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。他们既不是被生产资料绑架的奴隶,也不是被本分规定绑缚的公民。
同时,他们也是社会边缘人群中的一员,无论是在法律还是在道德上,都承担着较高的风险,每个游摸所面临的困境和抉择,都呈现出一种自由和牺牲的关系。
3. 游摸的价值观
游摸的自由生活方式,给他们带来了在外部世界里寻求自我存在的独立性,同时也必须有能力去抵抗社会压力。因此,游摸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中往往包含了“忧患意识”和“反叛意识”这样的特点。
他们追求自由和掌握生命的真正价值,而这样的自由价值观在现代社会或许显得没有那么重要,但对于他们,却是不可替代的身份认同和生存感觉。
在今天,游摸的概念已经渐渐地淡出了大众的视野,但是那些一直坚持,不愿束缚自己的独立思想者们,他们和游摸的生活方式有着共同的特点,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理解。